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八號鼠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

八號鼠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

一座移動型剛鐵堡壘
二戰時期的超重型坦克,以它的裝甲沒有人能擊穿
研發的結果造就八號坦克鼠式成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設計的最重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重坦克紀錄保持者






基本規格:

  • 成員:6名(車長、通訊員、駕駛、炮手、裝填手×2)
  • 長度:10.085m
  • 寬度:3.7m
  • 高度:3.63m
  • 重量/戰鬥重量:188.98/192.9t
  • 發動機(V1/V2):MB_509 12汽缸汽油引擎/MB_517 12汽缸柴油引擎
  • 功率(V1/V2):5000馬力/8000馬力
  • 速度:20km/h
  • 爬坡度:30度
  • 越壕寬:3.00m
  • 涉水深:1.63m
  • 車體迴轉速度:15度/s
  • 炮塔迴轉速度:16度/s
  • 最大行程(越野/平地):68km/186km
  • 砲塔裝甲(前/側/後):240/210/210mm
  • 車體裝甲(前/側/後):200/185/160mm
  • 主要武器:128mm KwK_44 L/55坦克炮(68發)
  • 次要武器:75mm KwK_44 L/36.5同軸坦克炮(100發)、MG34機槍×2、MG151機炮×1

發展歷史:

  • 德國開發超重坦克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前的NbFz重坦克,1941年11月29日,因蘇軍重坦克(T-35)投入實戰的威脅,希特勒在元首官邸向保時捷博士詢問了超級重坦克開發的可能。
  • 1942年克魯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七號獅式坦克(PzKpfw VII Löwe, VK7201)。不過,計畫在同年3月初取消,但是研發的經驗與技術卻為後來的重坦克做好準備。
  • 1942年3月中旬後,保時捷車廠收到一份合約,要求製作新款100噸重的205型VK100.01保時捷坦克(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
  • 4月中旬的時候德國陸軍補充要求新坦克載彈量應高達100發,5月時在阿道夫·希特勒親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時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克魯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Muller)開始合作進行整個計畫;希特勒還無視坦克設計的常識要求坦克應重達120噸,堅不可摧,並且無堅不催,搭配高性能的60或者72倍徑的坦克砲。
最初的設計用150公釐40倍徑的主炮及20公釐MG151/20同軸機槍作為武器,至於後來所採用的128公釐50倍徑主砲當時還並沒有被列入考慮。1942年6月23日 ,保時捷還提供使用150公釐37倍徑主砲或者105公釐70倍徑主砲的選擇。由於八號坦克體積龐大,因此選項紛紛出籠,甚至連海軍的12.7cm SK34/41艦砲,甚至防空塔上的12.8 cm Flak 40防空砲也變成選項……這些選項讓設計師們吵的不亦樂乎。
  • 1942年4月時原型車最初被稱為「猛獁象」(Mammut),不過1942年底又更名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時確定命名為「Maus」(老鼠)。八號坦克的底盤、火砲和砲塔由克魯伯公司負責製造,而組裝則由埃克特公司(Alkett)負責。
  • 1943年1月,專長是頑冥不化固持己見的希特勒開口了,『我要Maus搭配128mm KwK_44 L/55的主砲搭配75mmKwK_44L/36.5的同軸副砲!』;原來要搭配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的150公釐KwK44 38倍徑的主砲以及170公釐KwK 44主砲反而落的「刀械入庫,馬放南山」「留作日後他用」的下場。至於當初要求的「100發」載彈量最後也跟著一起便成喊著開心看著傷心的口號。
  • 保時捷教授向希特勒保證到了1943年3月12日能完成205型的試作車,至少是全尺寸模型。
研發後的八號坦克原型車的車身為10.085公尺長,3.67公尺寬​​和3.66公尺高,重達188噸(最初設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公釐KwK 44 L/55大砲、75公釐KwK 44 L/36.5同軸副砲,並且以60-260公釐的裝甲護身。
  • 保時捷答應在1943年5月時會先生產出原型車輛,並且在交付原型車後每月生產五輛。
  • 1943年12月完成了V1的車體,裝備具真實砲塔重量的假砲塔測試,第一個砲塔到次年6月才完成。
  •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號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公里的庫梅爾斯朵夫(Kummersdorf)裝甲車輛測試場以及在柏布林根(Böblingen)的保時捷測試場進行測驗。本來測驗不用拖這麽久,但是八號坦克非常容易故障,也就很容易停擺,就跟小嬰兒沒兩樣;加上盟軍空中轟炸的確有效減緩了所有的生產,包括八號坦克所需要的零件。1號車在12月23日進行了運行試驗。

設計:

武裝-
12.8cm KwK44 L55 可以在1km處擊穿JS-3的前、側、後所有裝甲,可以在2km的距離擊穿M26潘興,可以在3.5km以上的距離擊穿盟軍謝爾曼、克倫威爾、邱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
此外還有一門與主炮同軸的75mm KwK_44 L/36.5副炮。近距離防禦武器是2挺MG34機槍,另外在炮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射擊孔(炮塔後部的射擊孔處有1挺MG151機炮)。
此外,Maus炮塔上還安裝了先進的火炮測距儀以及夜戰設備等。
(在這邊申明我也不知75mm和128mm是不是都由砲手來操作)
Maus的驅動結構就把龐大的底盤內部空間毫不客氣地2/3以上,以致於連車身前方的駕駛艙與炮塔的連通空間都被刪除(這就是為什麽載彈量永遠達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動力-
  • Maus-V1號的驅動是汽油式的油電混合引擎(是保時捷教授首創的驅動方式,在當時這個概念、原理是相當前衛的),是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
    VK45.02)已經使用過。
一台1080hp的MB_517引擎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儘管推重比低的嚇人,但是V1卻達到25km/h。
  • Maus-V2號是採用了柴油式的油電混合引擎。
1台1200hp的MB_509引擎用相同原理,但最高速度卻只有V1的1/2(13km/h)
不知道保時捷教授為何對於電動馬達傳動特別著迷,當初與亨舍爾(Henschel)競爭六號坦克(tigerI)的案子時,就因此沒有得標。
Maus卻用此概念引擎驅動,不過引擎是用來驅動車上的發電機的。換而言之,Maus的驅動輪與它的內燃機之間先進到實在沒有什麽“機械結構”可言的程度。
不過Maus的困擾不只有一件:
1.扭力棒懸吊系統也出現大問題
2.還有就是各地沒有一座橋梁能夠負荷它們的體重。所以這只大老鼠不是自己掙紮著過灘就是用一根呼吸管潛入水中過河(同時岸邊必須要有發電機以電纜提供這只大老鼠動力來源;幸好這只老鼠能潛到8米的深度)。
Maus的履帶概與tigerII坦克相同,採用全金屬履帶,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Maus的履帶寬達1100mm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

裝甲-
能夠重達189t,表示Maus的裝甲相當厚實,車體前方裝甲220mm但加上傾斜35°使有效厚度達到380mm。
Maus各部位裝甲厚度(公厘/裝甲角度):
 
炮塔頂部:120/0°
    砲盾:280/圓弧型
    砲塔正面:240/圓弧型(與炮盾疊加後為520mm)
    砲塔兩側:210/60°
    砲塔後方:210/75°
    車體正上斜板:220/35°
    車體正下斜板:220/55°
    車體正下方:120/0°
    車體兩側:185/90°(除本身的185mm外,還附帶105mm裙甲)
    車體後部:160/55°

 

 

 

 

 

 

 

 

 

 

 

 

 

附記:

  • 德國原本預計生產約200至350輛八號坦克,但直至二戰結束時一共只生產了9輛,其中只有2輛竣工
  • 八號坦克還有個專屬的14對路輪的鐵路運輸車,稱為“Verladewagon”,由位於維也納的葛拉茲-希莫靈-波克工廠制造。
  • 有一個諷刺性的笑話是說,假設某某國的人換一個燈泡需要多少人手等等,答案是“十個人”,因為“一個人換燈泡,其他九個人旋轉天花板~”。所以如果一輛八號坦克發生機械故障,理論上只需要另外兩輛八號坦克予以拖吊支援即可……但是就它的故障率來說,這種支援與兩個泥菩薩在河里互救是一樣的道理。
  • 不過它的設計理念的確對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坦克形成一定的影響。例如IS-3,雖然車重接近Maus的1/3,但是倒是有一座122mm的D25-T主炮;至於T-54主戰坦克,不要看它龜甲型炮塔一副老土的樣子,前方的裝甲就厚達200毫米,連車身裝甲都有120毫米厚,再湊一座連SU-100驅逐坦克也采用的D-10T2S主炮,並且將車重壓低在40噸以下。
  • 就音源來說,電動馬達的噪音高但是容易抑制,因為高頻率的音源傳達範圍有限;至於內燃機在運轉時所發出的低頻音源能傳達的更遠,以及引起環境中相符介質的共振;亦即Maus的傳動馬達能夠有效抑制己身的音源訊號傳遞而達到一定匿蹤的效果。這是否為斐迪南·保時捷的構想尚不得而知,然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斐迪南所設計的象式驅逐坦克以悲慘的機械故障比例被德軍部隊先行破壞後拋棄在戰場上,這已經昭告混合動力車輛的技術不應該在不成熟的時候,被直接投入殘酷的現實狀況,例如戰場。基於忽略現實程度而就純粹理想性這一點來說,斐迪南應該被歸咎,尤其牽扯到戰役的勝敗,官兵的死傷。

內部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