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P-40重型坦克

P-40重型坦克

義大利製的「重坦克」,是義大利在大戰中製造過的最重型坦克,但按英德蘇等國家的噸位標準,僅到中坦克的級別。
「Carro Armato P 26/40」,「Carro Armato」意為裝甲坦克,P指的是義大利語的「重(Pesante)」,26和40則分別為「重量(噸)」和設計通過的「年份(1940年)」。該坦 克設計於1940年,義大利僅生產了少量P-40,之後因為義大利與盟軍停戰後被德軍佔領,該坦克改由其生產使用。

基本規格:

總重:26(t)
全長:5.8(m)
寬度:2.8(m)
全高:2.5(m)
操作人數:4名砲塔裝甲(前/側/後/頂):50/40/40/20(mm)
車體裝甲(前/側/後/底):50/40/40/14(mm)
主要武器:安薩爾多 75mm L/34 坦克砲
次要武器:1到2具 × 8mm 布瑞達38機槍
發動機:V-12 SPA 342柴油引擎、汽油引擎
輸出功率:330匹馬力、420匹馬力
懸掛系統:半橢圓葉片彈簧式
最大行程:150公里~241公里
最大速度(平路/越野):40/25(km/h)

歷史:

  • 在1940年已完成了設計
  • 1942年第一輛原型車才被製造出來。最初的計劃是設計為26噸坦克,並配備口徑75mm的主砲,命名為P-26。

設計:

  • 整體-
P-40的功用由原先於戰場中支援步兵,轉為之後反裝甲作戰,所有車內空間都以此目的設計,使得P-40變得更為擁擠。雖然P-40的設計就當時標準來說相當新式。P-40的重量介於25-30噸,以早期標準來看會被列為重型坦克,(如M13/40等坦克的重量也僅介於10-15噸,被視為中坦克),但以國際標準衡量僅為中坦克。這也是義軍坦克由維克斯的小坦克(如L3/35)開始演變,進一步發展(如M11/39中坦克,雖然衍生自小坦克,但擁有較重型的結構)後的終點。




  • 機動力-
除了引擎外,坦克技術發展迅速,義大利總參謀部認為應使用柴油引擎,而建造者卻認為它應配備汽油引擎。然而當時的義大利沒有引擎能達到300馬力不像當時的英美兩國作法,將飛機引擎改裝給坦克使用。反而是緩慢的設計新式引擎,完成後的汽油引擎最終測試為出力420匹馬力(310千瓦),製造時採用的類型有2種,一說為330匹馬力的飛雅特V12柴油引擎,另一說則是420匹馬力汽油引擎。
(220千瓦)的出力要求(汽油與柴油皆是),義大利坦克工業的飛雅特和安薩爾多公司也並
機械系統則是由義軍的「M系列」坦克發展而來,特別是懸吊系統極為相似。該懸吊系統雖然提供良好的可靠性,但在速度上低於其他坦克懸吊類型,如T-34的克里斯帝懸吊。
  • 火力-
主砲安裝起先為18倍徑,之後為34倍徑的75mm主砲。P-40的設計起先類似於M11/39坦克,但擁有更強的火力與裝甲。義軍在東線遭遇了紅軍的T-34後,裝甲初速約有700m/s,與當時大多數的反坦克砲相同,但略遜於德國的75mm砲(75mm的短砲管型初速也有390m/s)。機槍也與M系列坦克不同,大幅減少了其數量。原來P-40設計時要搭載3挺機槍,但一把前部機槍被移除,變成在雙砲塔上架設。機槍彈藥裝載量也低,僅約有600發,低於M系列多數的3000發和二戰大多數坦克。主砲也僅65發彈藥,而T-34和雪曼坦克M4A1型則各有77發和90發。
設計起了很大的變化,採用,加強了火砲,採用34mm的37式野戰砲,與已完成設計的75mmL\18砲一樣,原屬於陸軍砲兵武器,射出
  • 防護力-
如同當時的豹式坦克,P-40的外型也受T-34所影響採用避彈性佳的斜面裝甲,砲塔前面與側面約有50mm厚,而M13/40僅有42mm,但在當時多數國家已改用
焊接技術時,P-40仍使用鉚釘連結裝甲。其傾斜設計也遜於T-34,P-40正面裝甲為傾斜45度的50mm(約相當70mm厚),而不是T-34的60度45mm裝甲(相當90mm厚)。砲塔方面採用2人砲塔,類似T-34/76。裝甲本身以義大利的水準來說相當地厚,有能力抵抗早期英軍2磅砲(口徑40mm)的反坦克砲武器,但在1943年時面對英軍的6磅砲(口徑57mm)、17磅砲(口徑76mm)等能穿透100mm裝甲的反坦克武器沒有抵抗力。





使用:

  • 義大利軍方下了1000輛的訂單訂購P-40,但由於義大利不斷受到盟軍轟炸,位於都靈的引擎
    製造廠也飽受損害,於1943年9月投降時僅有21輛完成生產,而它們則被轉交給德意志國防軍。德軍接收P-40的藍圖後,陸陸續續由安薩爾多生產了82輛(一說60輛),直到戰爭結束。
  • 大多數都未完成,主要是因為缺乏動力,但德軍仍有使用(如在安齊奧),並將其命名為Panzerkampfwagen P40 737(i)。有些因為缺乏引擎,被拿來當作靜態掩體和砲台(如在哥德防線、古斯塔夫防線
  • 1943年末曾有建議應將其放置德國的HL120梅巴赫引擎,但終未能實踐。
  • 1944年10月德軍部隊為黨衛軍第24山地旅接收了14輛P-40的(24. Waffen-Gebirgs (Karstjager)-Brigade der SS)
  • 1944年11月和12月第15警察裝甲連(15 Polizei-Panzer-Kompanie)接收15輛P-40。 

評比:

以基本性能來說是義大利唯一能在二戰戰爭中期媲美德軍與盟軍中坦克的坦克,跟Pz.IV差不多,但作為1943年之後上場的坦克來說,缺乏同時代坦克該有的各種先進設計,這四大缺點大概P-40的敗筆
  1. 裝甲接合處仍然是用鉚釘而非焊接
  2. 沒有車長塔,車長必須完全探出身體才能觀察戰場
  3. 車長兼任砲手,戰鬥時無暇觀察周圍狀況與指揮車組員
  4. 懸吊在速度方面極為弱
以各種方面來說義大利在坦克設計技術方面都是落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