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戰術——閃電戰_閃電?!

閃電戰

這次要來講解閃電戰和它的父親海因茨·古德林

開始吧!


 海因茨·古德林

他的小簡介

暱稱:「急速海因茲」(Schneller Heinz)
出生:德國普魯士西普魯士庫爾姆(今波蘭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海烏姆諾)
效命:德意志帝國(至1918年)
          德國 威瑪共和國(至1933年)
          納粹德國
服役年份:1907年–1945年
軍銜:大將
統率:第2裝甲師
          第16裝甲軍
          第19裝甲軍(
軍長)
          古德林裝甲兵團
          第2裝甲兵團(
司令)
獲得勳章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古德林的一生:

古德林於西元1888年在德國出生。他跟隨父親的腳步也選擇投考軍官學校, 畢業分發後擔任軍職。他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擔任參謀之類的職務。
一號坦克
  • 第一次大戰結束後被調往國防部。可說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堪稱是現代德國裝甲部隊發展的起點。古德林 在這個位子及接下來的工作中,勤奮地研究摩托化及裝甲部隊的相關問題, 逐漸了解到摩托化部隊及裝甲部隊的重要性,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由於 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只能擁有十萬人的軍隊;若 是未來又有戰爭爆發,德國在兵力數量輸給潛在敵人的狀況下,就必須採取機動靈活的戰法來打擊敵人,以彌補數量上的劣勢。古德林不斷地鼓吹摩托化和機動作戰的重要性,但也受到不少阻力,不過他並不氣餒,努力制定各種有關裝甲部隊的武器、裝備、訓練、準則等等,也寫了一本書《注意!戰車!》來宣揚他的理念,之後也受到德國政府當局的注意與重視,最後 終於成功建立正式的裝甲部隊。
  • 1935年編成了三個裝甲師,而為了訓練這批裝 甲部隊而開發的戰車,就是「一號戰車」。
  • 1938年,古德林升任中將,並接任第 16 軍的軍長,而在同一年,他一 手創立的裝甲部隊終於有了登場的機會。
  • 1942年到1943年,德蘇雙方在東線戰場廝殺 ,剛開始德軍看似佔上風,不過德軍在1943年1月底結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裡損失慘重,因此古德林再度奉希特勒之命,於1943年 2月出任裝甲兵總監,這個職位權力相當大,要負責重新整頓德國戰車的設計生產業 務、裝甲部隊的組織訓練,以及編制改革等等。在古德林的努力下,德國的裝甲部隊 實力開始止跌回升,許多德國的知名戰車和裝備就是在這個時段前後開發出來、或是 進一步改良,像是遊戲中的 VII 階中型戰車 Panther  「豹式戰車」、VII 階重型戰車 Tiger I 「虎式戰車」、  VIII 階重型 戰車 Tiger II 「虎王戰車」、VIII 階驅逐戰 車 F erdinand 「象式驅逐戰車」、X 階重型戰車 Maus「鼠式戰車」等等,此外側裙裝甲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裝在德國裝甲車輛上。
  •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差點遭到暗殺,次日古德林便被任命兼任陸軍參謀 長,之後古德林便一直在這個位子上指揮對蘇聯的作戰。
  • 1945年3月底被希特勒免職為止;一個月之後,德國戰敗,德國裝甲部隊的傳奇就此 畫下句點。

閃電戰

意識圖










這個名詞是由time雜誌率先提出
採用移動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進攻,以避免敵人組織起防禦線。它脫胎於19世紀普魯士參謀部的戰術「開火滲透」(Fire and Infiltration)。 
(接下來出現的圖片中都是閃擊戰術使用車輛

接下來,以兩方面來透析這種戰術

戰略層面

  • 包含了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與砲兵,以及空軍優勢火力,運用於作戰層面進行高度協同攻擊。
  • 擾亂敵人的部署,迫使對方改變正面武力,甚至達到使敵軍在兵力組織與分配上自亂陣腳。
    IV坦克
  • 以側面迂迴方式,隔開並切斷他們的兵力。
  • 阻擾他們的後路。
  • 威脅他們的後勤,使其與基地之間喪失聯繫與補給。
  • 講求速度的震撼,使敵軍放棄抵抗。 

戰術層面

  • 集結(Aufmarsch):意即在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面上。
由於該戰術需「形成重點」(Schwerpunktbildung)之故,真正的攻擊正面還會比集結面更窄。
III坦克
  • 展開(Gefechtsstreifen):為了突破後維持必須的衝力,機械化部隊將會成梯次縱深部署。
  • 突破(Einbruch):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以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 突破的任務一般交給戰車部隊擔任,並以營或連級單位組成「寬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軍戰車部隊最常使用的攻擊隊形)or「椎型」(Keil 正三角形)進行突破。
  • 不過若想保留裝甲兵的實力以供往後作戰計,亦有將突破任務交由步兵擔任,待步兵突穿後裝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著機動向敵後挺進以擴張戰果的事例。
  • 突穿(Durchbruch):此階段是突破之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其他機械化支援單位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Schützenpanzer
  • 此時各部隊指揮官會在部隊先頭,以其自身之觀察掌握全局並隨時將敵情向後回報。 
  • 突進縱隊中除了戰車外,尚會編入戰鬥工兵、裝甲步兵以在任何情況下對前進中的戰車單位提供支援,他們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帶裝甲人員車輛上,戰鬥工兵則攜帶各種器材甚至架橋裝備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礙物。
  • 擊虛與鑽隙(Die Flächen und Lückuntaktik):突破時期結束,開始全速向敵後方
    III突擊炮
    做大縱深的突進。這樣的做法揚棄了傳統的向兩翼席捲的戰法,不過這算是法國人所創的較快捷的方法。      
  • 一旦通過突破口後,各縱隊即成扇形展開,沿著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進,以避免交通壅塞現象發生。
  • 先頭通常由偵蒐部隊組成的前衛兵,他們在前方或側翼上搜索前進,進行尋找開放道路偵測敵情,並提供預警搶占制高點、橋梁等重要戰術要點
    tigerI
  • 突進縱隊便會依照他們的情報,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面對敵人時,如無須做戰鬥時則盡量避免,選擇繞開,儘可能採取迂迴滲透的手段,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鬥。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由於持續不斷的運動,戰鬥時將以機動砲兵或申請戰術空軍火力支援攻擊。這支深入敵後的機械化大軍並不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因為快速的機動將提供他們足夠的保護。如非得已,突進部隊將不會離開道路做越野,因為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延誤。
panther
  • 在領先挺進的裝甲部隊後面則是機械化步兵部隊,以填補裝甲部隊推進後產生的空隙,後面才是徒步的一般步兵師。機械化部隊的補給車隊也沿著同一條交通網以追趕戰鬥部隊。為了要在少數可用的道路上,上千的車輛以維持其攻勢的高度動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將格外重要,工作也極端複雜。
  • 席捲(Aufrollen):這是「閃電戰」最後一個階段。現在整個突進部隊將以敵人的交通線為目標,進行分割並包圍遭孤立的敵軍主力。
  • 除了1940的敦克爾克包圍戰是利用英倫海峽進行單翼包圍外,幾乎二戰所有的「閃電戰」皆是以兩翼進行包圍作戰。
  • 待雙鉗合圍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圍殲包圍網內的敵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隊擔任,裝甲部隊則從前線補給整合戰力後再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弱點

閃電戰的大弱點有二個:
  • 留在後方的敵軍部隊只要沒有被完全消滅,容易向後方發動反攻。
  • 由於閃電戰的快速進軍,補給線一夕之間被迅速拉長,一旦補給跟不上,前方部隊容易成為強弩之末,攻勢停滯,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時,補給部隊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擊。
補充:
如果游擊戰反擊戰巷戰使用恰當,則可能克制閃電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