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A12瑪蒂達二型坦克

A12瑪蒂達二型坦克

這篇要講的是英國唯一經歷整個二戰的坦克——A12 瑪蒂達_II 步兵坦克(A12 Matilda II Infantry Tank)
速相對緩慢,但厚重的裝甲讓牠在戰場上為步兵提供掩護。

基本規格:

  • 總重:26.9噸
  • 全長:5.61米
  • 寬度:2.59米
  • 全高:2.52米
  • 操作人數:4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
  • 裝甲:最厚處78mm,最薄處14mm
  • 主要武器:一般2磅炮,火力支援型換裝3英寸榴彈炮
  • 次要武器:1挺貝莎機槍
  • 發動機:AEC 6缸柴油引擎 兩具
  • 輸出功率:95匹×2 (190匹)
  • 最大行程:約258公里
  • 最大速度:24km/h(公路)\12-13 km/h(越野)

歷史:

起因:
因為A11瑪蒂達一型坦克的幾個弱點
  • 薄弱到可笑的武裝(僅機槍一挺)
  • 緩慢不堪的速度(公路時速12-13公里)
  • 履帶和行走部分的裸露
  • 使用無線電不便(砲塔內無安裝無線電的空間,只能安裝在車體)



因此開發新型的瑪蒂達_II坦克(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並且沒有共用組件
設計任務交予Woolwich兵工廠負責。基礎設計包括裝有機槍一挺及一門火炮的可轉動炮塔,以及用兩部現成的商業用引擎來提供動力。其中,坦克的炮塔計劃採用鑄造的生產方式,以確保良好的裝甲防禦。
開發:
  • 1937年,承接生產的工廠造出一輛木製的模型車。
  • 1938年開始原型車的測試。軍方需求急+對設計十分滿意,所以很快就簽下大額訂單。為此,其他工廠後來也加入了生產,且對原設計進行部份修改以便生產。
  • 1940年初,英國本土及駐守埃及的部份部隊均以裝備瑪蒂達_II坦克。 
  • 1942年中開始退役。不過坦克底盤仍然應用在其他方面。
  • 1943年8月停產時,各型號共產2987輛。
設計:
 整個車體可分為三部份——

綠色為駕駛艙、紅色為戰鬥艙 、藍色為引擎室
黃色為炮手及車長、綠色為填彈手、棕色為駕駛

使用:

北非戰役初期:
  • 除非使用重型火炮,否則意軍幾乎無法利用現有武器擊毀瑪蒂達_II坦克。不過戰場上部份瑪蒂達_II即使被意軍100mm榴彈炮以高爆彈直接命中,也沒有嚴重的損傷。
  • 裝甲也能夠抵禦當時德意志非洲軍最主要的PaK 36反坦克炮,讓德軍意識到已有反坦克武器的不足,逼迫德軍拿原本用於防空打飛機的88mm高射砲改用平射方式來對付它,在88mm高射炮的面前不堪一擊,往往還沒進入坦克炮的射程,就被逐一擊毀。
太平洋戰爭:
  • 大英國協部隊如澳大利亞軍,有裝備到一些瑪蒂達_II坦克。
  • 瑪蒂達_II在南洋日軍面前變成無敵戰車,對日軍所有配備的戰防砲與反戰車炮的常規穿甲彈完全免疫,戰役終結時扣除因為故障等原因拋棄的部分,瑪蒂達_II被日軍擊破的數量不到五輛車
  • 擄獲敵軍裝備的澳大利亞軍士兵曾用四一式山砲對瑪蒂達_II試射"坦彈"(日軍的炮射錐形裝藥HEAT),發現其實可以打穿正面,對日軍為何不充分運用這些裝備大感奇怪。
缺點:
使用3英吋榴彈砲的瑪蒂達_II
  • 2磅炮的威力遠不及M4謝爾曼的75mm炮,就算是3英寸榴彈炮但仍不如M4,不過小部份被俘獲的瑪蒂達_II坦克對資源不足的德軍來講是戰力的補充。
  • 只配備穿甲彈而沒有榴彈,對步兵戰苦手。

  • 因為租借法案英國提供蘇聯1184輛的瑪蒂達_II坦克,但評價極為不好。(各方面的性能遜於T-34、KV-1,爾且無法應付雪地氣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