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時期的陣地突破與步兵支援坦克
在這篇要介紹美國在二戰的驅逐——M10(Wolverine),M18(hellcat),M36(jackson)這三款可說是美國驅逐坦克的前輩。
起因:
二戰初期,美軍為了彌補在步兵支援,以及突破敵陣兩方面上的不足,於是整編了一支專門對付敵軍戰車的驅逐戰車部隊。但初期只有半調子的裝備,在北非戰爭中也顯現出問題為此,美軍開始研發新的武器以取代這支部隊。
M10驅逐戰車
被稱為「狼獾」式(Wolverine)或「阿基里斯」式(Achilles)。規格:
乘員:5人(車長、駕駛、砲手×3)長度:6.83公尺(裝配22.41英呎火炮)
5.97公尺(裝配19.60英呎火炮)
闊度:3.05公尺
高度:2.57公尺
重量:29.6噸
發動機:通用汽車6046雙柴油引擎
功率:375匹(276千瓦)
懸掛系統:垂直渦輪型彈簧懸掛系統(VVSS)
速度:51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300公里
裝甲:9~57.2公厘
主要武器:3英吋M1918炮(76.2公厘)[備彈54發]
輔助武器:白朗寧M2重機槍[備彈300發]
history:
3in GMC T35是M10的試作型- 車體以M4為藍圖打造
- 砲台以M6重坦克的圓形開放式砲台
也改良他的性能與外觀:
- 裝有斜甲的車身
- 五角形的砲台
優點:
使用了M93高初速穿甲彈(HVAP),威力勝過德國的四號坦克,亦發揮了如德國88公
缺點:
厘高射炮一般的貫穿力
- 沉重的底盤無法為它帶來高速的行動
這門炮的末端相當的重,加上砲彈放置位置、M2白寧格機槍位置以及其他部件出現設計失誤,讓車身出現不平衡的情況,雖然在車身後部添加負重以平衡,卻使坦克變笨重。
- 由於它的炮塔和M4中戰車並不配合,造成需要手動迴轉炮塔的不便。
- 開放式的炮塔也成為敵步兵攻擊的弱點
M18「地獄貓」式驅逐戰車
簡介:
原名:M18 Hellcat是美軍在二戰時期,的履帶裝甲戰鬥車輛中,行駛速度最快的戰車。
規格:
乘員:5人(車長、駕駛、副駕駛、炮手、裝填手)長度:6.66公尺
高度:2.58公尺
重量:18噸
發動機:R-975 C4 9汽缸星型引擎
功率:340匹(253千瓦)
速度:88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169公里
裝甲:5~25公釐(mm)
主要武器:76公釐 M1A1/M1A2 炮
輔助武器:.50白朗寧M2重機槍
histoy:
1941年12月美國陸軍希望研發一款使用克利斯帝懸掛系統(Christie suspension)、莱特R-975引擎(Wright R-975)及37毫米炮的快速驅逐戰車。但在北非戰爭後因37mm不管用,因此改成57mm炮。最後使用76mm的M1火砲優點:
較高的速度
缺點:
主砲威力不足
薄弱的裝甲
//~~~~~~~~~~~~~~~~~~~~~~~~~~~~~~~~~~~~~~~~~~~~~~~~
M36驅逐戰車(jackson)
簡介:
正式名稱M36 90mm火炮載具美軍的標準驅逐戰車M10狼獾,在德軍的豹式戰車,虎式戰車等重型戰車出現後,很快就被證明過時了,因為它的76mm主炮在500m以外很難擊穿這些新式戰車的裝甲。
規格:
總重:29噸全長:7.46m(含主炮)
寬度:3.05m
全高:3.28m
操作人數:5名
裝甲:9~108mm
主要武器:90mm M3 L/53 反坦克炮
備彈47發
次要武器:.50 cal 白朗寧 M2HB機槍
備彈1000發
發動機:福特 GAA V-8 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450 hp (336 kW)
變速系統:同步變速箱
懸掛系統:鋼板彈簧(VVSS)
燃料箱容量:192加侖
最大行程:240公里(道路)
最大速度:42 km/h(道路)
history:
1943年3月,第一輛M36驅逐戰車的原型車完成。它在一輛M10A1的底盤上安裝了一個新的炮塔,使得它可以安裝90mm火炮。[在完成測試後,美軍訂購了500輛。原型車被命名為「T71火炮載具」,在投入量産後,1944年6月,被更名為「M36 90mm火炮載具」
它的炮塔爲了節省重量並提高觀察能力被設計成開放式,但在戰後為了提供成員防護,所以炮塔上增加了一個可摺疊的蓋子。
在二戰後被M26潘興取代(火力一樣,但M26性能較好)
優點:
當時美軍軍中為數不多的可以擊穿德軍的重型戰車的裝甲戰鬥車輛(僅限於800碼的距離內)
缺點:
開放是作艙
薄弱的裝甲
總結:
我認為步兵支援與陣地突破是二個不同需求的任務。步兵支援是需用壓制步兵的火力、機動和保護(因為可能需供步兵作掩護),因該由中型坦克擔任。
陣地突破則是火力跟防護,比如tiger、KV-2。
以上讓M10,M16,M36全身都是破綻,以至於很快都被其他中型坦克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