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_雪曼(sherman)中型坦克
雪曼戰車又稱為M4中型戰車,是以美國南北戰爭中聯邦軍將軍威廉‧雪曼為名,取代了M3裝甲車,並作為美國《租借法案》的一部分提供盟國援助。1942年,英國首度將雪曼戰車投入戰局,與德國的三號/四號戰車(Panzer IIIs and IVs)角逐戰場霸主地位。
簡介:
雖然在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砲塔、砲、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戰車。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構成各種規格化的零件有大量生產的可能。生產工廠只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在所有規格化的零件生產完成後,令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
規格:
總重:30.3公噸全長:5.84公尺
寬度:2.62公尺
全高:2.74公尺
操作人數:5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副駕駛)
裝甲:63公釐
主要武器:75公釐M3砲(90發砲彈)
次要武器:12.7公釐白朗寧M2重機槍(300發子彈),
2挺7.62公釐白朗寧M1919機槍(4,750發子彈)
發動機:大陸(Continental)R975C1汽油引擎
輸出功率:引擎2400轉下最大出力400匹馬力
推重比:15.8匹馬力/噸
懸掛系統:垂直螺旋彈簧懸吊系統,M4A3E8除外(採用水平螺旋彈簧懸吊系統)
最大行程:120英里(175加崙油箱)
最大速度:38.5至48公里/小時
內裝:
history:
1941年美國開打WWII,但是在1940年證明M2坦克的設計已經落伍同年7月展開了新型中型戰車的開發。M3就在此時問世,只是為了裝上擊穿德國坦克而臨時加裝的75mm榴彈砲出現主炮偏一邊
此外因為當時美國沒有專門為坦克設計專門的引擎,所以使用飛機用星狀引擎。
兩項問題導致這樣—>
種種缺點使它很快地就從前線退出,由生產速度快,性能尚佳的M4雪曼戰車所取代。
使用:
1941年因租借法案,所以M4提供給同屬同盟國的大英國協(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蘇聯、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和中華民國。在蘇聯被官兵稱為「Em Cha」,因為美國人寫的頂上開口的數字4類似於西里爾字母cha Ч。據老兵LOZA的回憶,雪曼的炮彈在火災中不會爆炸,因此安全性比T-34要好。
在英國則把QF_17磅炮(76.2mm)裝在M4上成了螢火蟲坦克,順帶一提為了平衡新炮導致的不平衡,在砲台後加了四方型的方塊平衡!!
註解優點
QF_17磅炮是英國在戰時火力最強的坦克炮,也是所有國家中最有威力的坦克炮的其中之一,其穿甲能力優於虎I坦克的88公釐戰車炮、黑豹式坦克的 75公釐KwK 42砲或M26潘興的M3 90公釐炮。
M4在道路或野地都能保持較高的速度。在野地行走時表現不俗,在沙漠上,謝爾曼的橡膠履帶表現良好。即使是在義大利的多山環境下,M4依然能夠通過很多德國戰車所不能通行的地形。
美軍戰車乘員更發現M4在例如泥濘或積雪等非硬質地面上行駛時,其較為窄小的VVSS履帶在防滑性能和對地面的壓強等通行能力方面相對於德軍的黑豹等擁有寬履帶的第二代戰車要遜色不少。
缺點
M4較高的車身使得它較不易躲藏,在西線被擊中後容易燃燒甚至爆炸而被美軍起諢號為「朗
森」(因朗森為德國打火機品牌,其廣告詞為「一打就著,每打必著」),德軍也因此戲稱其為「湯米烤肉爐」(20世紀初的德國人習慣戲稱英國人為「湯米」)
經調查證明,大部分的擊中後起火是由炮彈發射藥引發的,其次才是油料的起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